应当对中西方绘画、音乐、心理学、文艺理论、美学都加以关注

admin 阅读:59 2024-01-29 20:40:49 评论: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包世臣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艺舟双楫》)。这话是极有道理的。所谓形质,就是指点画、结字、整篇布白,性情就是指这些线条、布白形式所体现的气韵、风格、意境。

  书法的神采、气韵、风格、意境的升华,光是靠字内功夫是不够的,必须从字外去修炼探索。这大致为三个方面:一、书法的功夫与修养;二、文化的悟性与修养;三、个人的气质与修养。

  一、书法的功夫与修养

  书法上没有下过一番功夫,便侈谈神采、气韵,似痴人说梦。仅仅会拿毛笔写字不可自诩为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由初学而达到具有艺术性的水平,这就需要反复练习,其中有个质的变化。功力就是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技巧与艺术修养。有了一定的书法实践与感受,才能对书法艺术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书法功力深厚而达到一定水准,所谓神采、气韵会不期而至。

  除了手上的练习外,必须多读碑帖,同时应当对于历史、书法理论、碑版常识也有所了解。若终身就是临《多宝塔》,其字形可以写得乱真,然不知颜真卿其人其事,这就是书法知识方面的修养太狭隘浅陋,难期大成。因此必须具备书法上的全面修养。

  二、文化的悟性与修养

  文化不仅是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方面,同时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诸方面。作为一个书法家,虽然不要求又同时是画家、哲学家、文学家,然而必须在书法之外具有一定的知识与修养。因为,从其它领域中获得的东西,常常会对书法起着借鉴、启迪作用。比如哲学、文学修养对创造书法意境有益,而中国绘画笔墨与章法、篆刻的金石趣味、音乐的节秦与书法更有直接的关系。古代所谓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入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悟其笔法,这就是艺术的悟性。过去字外功夫主要强调中国传统的东西,如古典文学、中国画、篆刻,当然这些方面是重要的;但今天来说,文化的视野还应当拓宽一些,应当对中西方绘画、音乐、心理学、文艺理论、美学都加以关注。这些方面的修养见识,或许会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新的面目与新的精神。

  三、个人的气质与修养

  诗为心声,书为心画。正如清.刘熙载所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概》)。书法艺术要达到高层次阶段,不是比功力的深厚,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比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宣泄。从艺术风格形成来看,有独立性、创新精神的人其作品能够风格强烈;依赖性强唯唯喏喏的人,其作品总是依傍门户,缺乏个性。性情豪爽英迈的人其作品也是气度恢宏;感情过于缠绵悱恻的人其作品也会是柔媚有余,劲健不足。志行高洁者其书有清气,格调低下者其书有俗气,心情恬淡者其书有静气,追名逐利而哗众取宠者其书难免不有江湖气。正如明项 穆所说:“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矣。……若所谓诚意者,即以此心端已澄神,勿虚勿贰也。致知者,即以此心博习精察,不自专用也。正心之外,岂更有说哉。由此笃行,至于深造,自然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新中更新,妙之,非惟不奇而自奇,抑亦已正而物正矣”(《书法雅言》)。

  综上所述,功力、学养、气质三个方面的提高,是缺一不可的,唯如此,才能在书法创作的意境与风格上有所创新。

  附图:怀素《自叙帖》(局部)

应当对中西方绘画、音乐、心理学、文艺理论、美学都加以关注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china642.com/post/1148.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