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通过对旅游百强景区、旅游百强城市百强形成率统计值的分析

admin 阅读:37 2024-02-28 23:13:53 评论:0

  【摘要】:

  近十年以来,中国旅游已进入打造品牌阶段,品牌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成为新常态下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打造品牌旅游景区和品牌旅游城市实际上是寻求政府主导下“标准化”向市场主导下“品牌化”的转型。旅游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是全国客流量前一百位的旅游景区或旅游城市的排名,是品牌中的名牌。旅游百强景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旅游吸引力较大,能够强化游客的感知度和体验度,成为国内旅游竞争的关键;旅游百强城市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同时也是旅游中转地,在这些城市中旅游业形成了更强的经济增长极和扩散极,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景区和城市作为空间中独立的点,是构成区域旅游的基本要素,合理的匹配能够最大化的优化旅游资源、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在对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百强景区、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百强城市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品牌理论、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法、比较分析法、数学建模、回归分析等方法,以陕西省六大百强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池、大唐芙蓉园、华山、黄帝陵),以及十个地级城市为典型案例,对我国旅游百强景区和旅游百强城市的地域组合关系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证的系统研究。第一,构建全国旅游百强景区和旅游城市形成因素及控制论结构模型。通过分析影响百强景区和旅游城市形成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构建百强景区(百强城市)形成机制及控制论模型,定量测定形成率与形成系数方程的演变关系。内部因素主要基于资源特征评价,并在截面数据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百强形成率概念;外部因素聚焦于客源市场、人均收入、交通可达性、(城市数量)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并进行非线性阶乘回归方程检验,估计模型参数、建立形成系数方程,揭示外部综合因素与百强景区和旅游城市之间的动态联系。发现:在多因素综合作用方程中,交通因素对百强景区的影响较大,变量系数0.35,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百强城市影响较大,变量系数0.37。第二,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分布两大维度,梳理了旅游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的位序变化,分析了二者的空间结构及特征。时间上,对2010年-2012年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进行梳理与调查,发现榜单的变化多为位次变化,通过组建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双对数幂律分布图,发现二者具有幂律分布特征;空间上,利用ArcGIS空间定位分析法,绘制不同级别百强景区和旅游城市的空间分布图,发现百强景区多呈区域聚集分布,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黄河-陇海沿线,长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百强城市的聚集区域基本呈带状分布,分布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的东南方。第三,对旅游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区域数量匹配以及规模等级匹配两大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的空间错位性,利用二维矩阵模型揭示二者的地域数量匹配关系,发现有四种数量匹配关系;规模等级上,规模大的百强城市为同级别或低级别的百强景区提供旅游服务设施,而低级别的百强城市与高级别的百强景区相匹配的现象较少,由于单独低级别城市很难为高级别景区提供充足的客源和旅游服务设施,较常出现的是周边多个城市为一个高级别景区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第四,提出中国旅游地理枢纽。界定旅游地理枢纽概念,并通过对旅游百强景区、旅游百强城市百强形成率统计值的分析,发现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百强形成率、市场占有率、区域外部环境特征值较高,三大区域构成我国的旅游地理枢纽。第五,以陕西省为实例,分析旅游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的地域组合关系。利用旅游势能判断陕西省六大百强景区和十地市成长趋势和区域地位,对成为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提供了条件假设,即区域中旅游势能值不能低于1且呈上升趋势。再利用模型对陕西省六大百强景区以及十个地级城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模型检验结果良好。陕西省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数量上呈现三种匹配关系;规模上,关中地区景区与城市出现“多对多”的匹配现象,旅游网络基本形成,而三大区域之间的旅游网络尚未形成,城市之间的合作多是以西安为主,关中地区其他城市与陕南、陕北地区城市之间旅游合作较弱。在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地域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百度指数分析了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作用,位于大城市的景区百度指数较大,但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带动系数较小;而位于中、小城市的景区百度指数等于或大于所在城市的百度指数,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贡献作用较大,带动系数在0.2-1.3之间。最终,将陕西景区对城市的提升作用归纳为三种模式:多核景区提升城市模式(西安)、双核景区提升城市模式(渭南、宝鸡、延安、商洛)、单核景区提升城市模式(咸阳、榆林、铜川)。本研究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构建全国旅游百强景区(百强城市)形成因素及控制论结构模型,并通过地区案例分析,为我国品牌旅游景区和热点旅游城市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2.分析全国旅游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的地域组合关系。提出4种数量匹配以及等级规模匹配模式,揭示了区域旅游竞争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景区提升城市,城市整合景区”的旅游发展模式。3.提出中国旅游地理枢纽。实践上寻求中国旅游地理枢纽,指导西部地区发现并形成区域次中心,形成旅游流由东部枢纽向西部次中心扩散,以品牌景区为节点带动热点城市发展,以热点城市为枢纽带动区域发展的局面。

并通过对旅游百强景区、旅游百强城市百强形成率统计值的分析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china642.com/post/3040.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